创新创业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教育教学 >> 本科生教育 >> 创新创业 >> 正文

创新创业

审稿:kfq    出处:教务处    日期: 2022-05-21 17:27:29 点击数:

学校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绿色理念、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,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,坚持育人为本,面向全体、分类施教、结合专业、强化实践,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2016年,获批“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”;2018年,获批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;连续七次承办全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。

面向全体,加强双创课程建设。在专业实践基础上开展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,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。构建“双创”四四生态链,学校于2012年就明确提出要培养“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”,将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纳入了学校整体发展战略,并从“面向全体、融入专业、分层分类”的双创教育理念出发,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,构建了“融创于教-融创于练-融创于赛-融创于践”“四位一体”的双创育人链;实施了“思创融合-学科融合-科教融合-产教融合”“四大融合”的双创方法链;打造了“创意平台-创新平台-创造平台-创业平台”“四创贯通”的双创平台链;建立了“全域联动-全员参与-全要素保障-全程监控”“四全改革”的双创机制链。形成了育人链为主线、方法链为路径、平台链为载体、机制链为保障的双创教育“四四”生态链,促进了课程、平台、项目、竞赛、孵化的有机衔接,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动能,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双创能力。开设了《创新设计(TRIZ)》、《创新实验》、《创新工艺设计实践》、《创新创业综合实践》等理论及实践课程,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,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。

推动“一学院一创新基地”建设,各学院都建设有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的基地,按照创新基地赛事培训教学规范化、创新实践项目化、创新活动交流常态化的三化建设功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。

产教融合,构建校企校地培养体系。探索实施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机制,强化创新创业实践。建立了高校、行业、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合作联盟,深入实施系列“卓越计划”、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,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。探索建立校校、校企、校地、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,构建了校企合作为主体,实习实训基地建设、校企合作办班为两翼的“一体两翼”实习实训平台。

学校设立大学生创业园,实施青桐计划。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。与武汉市“同心”律师服务团合作,提供咨询服务,引进财务管理公司,为学生企业提供代账服务。用于资助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。学校建有艺术品集市和大学生创业园两大孵化平台。先后与校科技园、武汉创意天地等多家基地对接,打通学生从创业孵化器到创业加速器的通道,实现了创业服务全程化。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