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才培养模式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教育教学 >> 本科生教育 >> 人才培养模式 >> 正文

人才培养模式

审稿:kfq    出处:教务处    日期: 2021-12-28 17:54:54 点击数:

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办学理念,坚持“立足湖北、服务工业”,积极融入“一主引领、两翼驱动、全域协同”区域发展布局,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绿色理念、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学校从2012年起启动“721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实施因材施教、分类培养。针对70%左右的学生,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,培养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;针对20%左右的学生,以高质量创业为导向,培养“一专多能”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;针对10%左右的学生,实施精英式教育,培养学术精英和工程精英。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,学校从2014年起实施四学期制,增设了冬季和夏季短学期,分别为2周和4周,利用短学期集中开展社会实践、实习实训、科技创新等短学期实践活动。

学校高度重视产教融合,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基地建设,经过几年建设,建设了500余家合作基地,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了坚实基础。近几年,以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,深化产教融合,学校挂牌成立了芯片、智能制造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,其中芯片产业学院刚获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;数字艺术等新的产业学院也在积极谋划中。

学校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永恒主题,面向全体学生,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,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,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,推进学科竞赛“六个一工程”,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创业,提升创新创业能力。

办学近70年来,学校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20余万优秀毕业生,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,本科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%以上。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排名第64位,2016-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71位。

以本为本,育好新人,是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,是学校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时代要求。学校正积极做优“要学工到湖工”特色、做强“工程师的摇篮”品牌,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
关闭